CaptainZ

CaptainZ

Prompt Engineer. Focusing on AI, ZKP and Onchain Game. 每周一篇严肃/深度长文。专注于AI,零知识证明,全链游戏,还有心理学。
twitter

經濟復甦與一代人獻祭

原題目:經濟復甦與一代人獻祭:債務擴張的信用基礎是在未來的年輕人和技術創新。如果被打斷,則會有一代人犧牲獻祭。
原文作者:@wangwatchworld 王海濱的財經閒談
原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SvMDeEHjT4&t
編輯整理:@HiCaptainZ

 
今天的主題是「經濟增長與年輕人的獻祭」,或者說「經濟復甦與年輕人的獻祭」。這個話題源於長久以來的爭論,即自由經濟與市場干預。全球各地、各經濟體一直在爭論這個問題,而經濟學界、企業界與政府也在不停地爭論這個話題。問題的核心是,決策權應該由市場決定,還是由政府決定?這是中國人的一個說法。海外的一些經濟學流派,如古典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以及類似於凱恩斯主義更激進的市場干預,一直在爭論這個問題,直到最後,極端的計劃經濟。現在的共識基本上是,計劃經濟模式是失敗的。但實際上,純粹的自由經濟也是失敗的,但這一點一直沒有得到證偽。原因是什麼?因為自古以來,政府都習慣於干預經濟,這是由權力的結構決定的,這是一種行為模式。我個人認為,政府的干預對市場有一定的保障,它實際上為純粹的自由博弈提供了一定的規則和維持秩序。
 
我曾經研究過索馬里的經濟走勢和國家安全走勢,這是一個長達 20 年,缺乏聯邦政府的情況。這種情況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例如,它的海域被來自東北亞的漁民佔據,迫使當地的漁民喪失了自己的漁業資源,之後,他們走上了海盜的生計,這是一種變化。另外,它內部的各個軍閥之間的爭鬥,造成了大一統市場的喪失,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使得它的工業化完全消失,只剩下零星的工坊式的生意。在剛需生意這一塊,包括電力、通訊和出行,由於地面的安全不夠,航空業發展非常迅速。雖然缺少技術,但是外來的通信公司與本地的權力人物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充分競爭的通信公司和航空公司。這種情況被一些堅持原教旨市場注意的經濟學家視為一個成功的例子,因為它在通信上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在旁邊的肯尼亞,需要 12 年甚至幾年才能裝得成功。包括它的航空公司的價格都非常廉價。這一切被當作一個成功的案例來介紹,但是他們故意忽略了整個經濟體的問題,包括安全問題,到工業化的集體停止,這個安全問題甚至擴大到了它的海岸線上,有來自歐洲的公司到這裡傾倒生物廢料和核廢料。這個問題後來被綠色和平組織揪住不放,雖然綠色和平組織是一個極端的環保組織,但是它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夠呈現一個糾偏的效能,然後它揪住不放以後,把這件事情暴露了出來。另外一個問題是,在內部的安全失控之後,連聯合國的救災隊伍都遭到襲擊,然後它內部的兒童的死亡率,嬰兒的死亡率,婦女的死亡率等等,都在急劇上升,連原來的已經在其他地方消滅的霍亂,各種傳染病也在盛行。這個就是代表了一個完全蠻荒地帶的自由市場經濟裡面,公共衛生和公共教育等公共安全的缺乏,以至於喪失了工業化的進程。所以,我們會明白,完全的自由市場是靠不住的。
 
在近代 100 年發展最快速的幾個國家,除了美國這樣一個非常偉大的經濟體,它是基於一個從殖民地時期發展過來的股份制的充分的經濟民主的社會,但是它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其實也是充斥著精英政府的干預。這一點在我看到經濟史的研究當中很少有人涉及。在現代 100 年當中,不管是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還是中國大陸,整個的發展,無論是後發優勢還是政府的干預,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亞非拉其他的一些國家,在政府沒有起到這些作用的經濟體,無一例外,它的經濟發展都是非常糟糕的。
 
然而,我們今天的話題並不是這個,而是講到了現代社會以後,發展到一個什麼地步呢?美國的市場也是越來越重,尤其在美聯儲成立之後,美聯儲對市場的貨幣政策的調整和財政部對財政支出的干預都是越來越重。當然他們的財政支出有一個複雜的機制,要眾議院那邊提出要國會去通過,也包括白宮的一些法也要國會去通過,這樣才能夠由財政部施行下去。當然白宮有自己的一套,比如說在緊急狀況下實行的緊急干預,比如說像在 2020 年這個疫情時期,財政部可以直接發起補貼這一些等等。那么在整個現代社會當中,你會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自從美聯儲開始干預,然後各國央行開始干預貨幣政策之後,各國政府在不僅僅是在財政上也在監管上,實行了巨大干預以後產生的一系列的後果是什麼?就是政府的規模越來越大,而這個貨幣的信用體系,它其實信用是越來越弱,這個貨幣的整個的增加,數量增加,其實是遠遠超過實體經濟所需的。那么它就帶來一個什麼變化呢?整個的貧富差距,全球的貧富差距和階層凝固越來越重,貧富鴻溝越來越大,包括美國的中產階級塌陷也是屢屢出現。
 
這個其實是在讓財富大量的向頭部集聚,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隨著貨幣的泛濫,擁有資產的人,他的資產是越來越升值,而沒有資產的人,持有現金的人,他的資產是越來越貶值。而對於窮人來講,或者甚至於中產來講,他其實沒有太多的金錢去配置很多的資產。而底層更加是一無所有,除了一些政府補貼或者自己掙的一些工資之外。那么這個呢?我們就明白,不管是美國,中國,日本,還是歐洲,他們所有的這些經濟體其實都在採用相同的策略的時候,這個貨幣泛濫,加上這個稅賦越來越重,這個其實是在讓財富大量的向頭部集聚。
 
在福利制度下的國家,債務不斷擴張。為了平衡整個社會,無論是對中產階級還是底層,都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福利。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這些福利是否能夠長期支持下去。
 
對於中國來說,它擴張了巨大的債務,主要投資於基礎建設。中國寄希望於基礎建設能為整個經濟體產生潛在的盈餘,即潛在的收益率。這意味著,儘管在會計報表上,基礎建設沒有盈利,但在整個經濟體的發展過程中,它有潛在的未來價值。然而,這也造成了資產擁有者越來越富,比如早年間擁有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房地產的人,甚至是一些重點省城的人,他們的財富越來越重。但是,大多數沒有這麼多財富的人,尤其是農民,他們被犧牲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中國原來是寄希望於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它是指的是在整個的經濟體拼命往前發展的時候,它向未來借錢,用來擴張整個經濟增長。這個盈餘,在不同的時間段給予不同的人以補償。這就意味著,先有先富起來的人,再有權貴,還有城市居民,基於他們擁有的資產,他們會越來越富。但是,由於整個經濟體在膨大的過程中,這個膨脹的過程,對於所有的城市居民,無論是貧民還是農民,他們都比過去要富。這讓整個中國的社會穩定繼續存在,因為這個執政的合法性來自於經濟增長。
 
然而,這個過程意味著什麼?他不能終止,然後向未來借錢。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人口老化,青年人的增多,他們能夠支付更高的、更多的未來的稅賦,更多未來的需求,這為現世的擴張提供了一個信用的理由。同時,也因為基於未來的技術增長,未來的技術增長能夠提供給現在有一個現值的基礎,有一個債務的基礎在,這是未來的信用。
 
現在中國面臨的一個麻煩就是兩個麻煩,一個是人口老化,就是人口結構的變化,撫養比急劇上升,這個向未來借錢的一條路,被打斷的另外一條路就是即使技術增長這一塊被美國遏止,就是另一條腿打斷,一旦這個信用值集體被打斷之後,它就會呈現在資產上面,因為資產的背景是一個它的高估值是基於未來的一個信用,而未來的這個信用被打斷之後,其實高估值的房地產,這是中國最重要的資產,這一塊就撐不住了。
 
以上只是講中國,那麼講到日本,為什麼現在大家開始對它的股市開始有興趣,從巴菲特投資這一塊到市場上,投資者、經濟學家、分析師突然間恍然大悟,說有這個增長了,其實很多人仍舊沒有理解它當中一個實質,他的一個實質是日本在那一個巨大的泡沫,估值泡沫爆掉之後,他當年同樣面臨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口老化,結構變化,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他的芯片科技被美國遏制了,他向未來借錢的路也被斷了,使得他在短短的 10 年當中,90 年的 10 年當中損失了 962 萬億日元的一個資產估值,同時帶來了 150 多萬億的一個壞帳,銀行壞帳。
 
這個問題,其實他是依靠什麼來消化的?就依靠了從在 80 年代末的那幾年當中購房的這一代人他扛過去,扛過了 30 年的一個按揭貸款的債務過程當中,就是壞帳了,已經壞帳,沒有壞帳的人,他必須要把這個扛過去,再扛這個資產的緊縮的時候,同時他們還得償付,跟資產緊縮的這個,遠大於這個資產緊縮的這些債務,他們實際上是被犧牲的一代,這一代人扛過去,扛過去了以後,其實到了現在為止,這一些,
 
債務泡沫的這個崩塌的惡,才徹底出淨。出淨之後,在日元急劇貶值的時候,他開始獲得大量的出口順差,那它最近的上個月的順差,尤其是對美國增加了十幾個百分點。
 
這是一個最大的改變。同時,它國內的再次有可能有力量讓國內的國民收入開始增長,所以,同時它股市市場原來在過去二三十年時間,前 500 位,他們就是在全球 500 強當中的日本企業的淨值只有淨利潤只有 2%,現在是不是這一塊的盈利回歸?同時國民收入增長之後,這是一個預期,國民收入增長之後能不能帶來一個需求增長,總需求的增長,在這樣美國的一個資產負債表重新修復之後,開始回到一個增長之路,但是它實現了 30 年的,日本那一代的那一代人的這個青春。
 
那麼日本是等於獻祭過去 30 年,而中國是不是要獻祭未來 30 年,這就是我們今天這個話題裡面一個中心。我們再回到美國跟歐洲社會,美國跟歐洲同樣也面臨一個人口老化的過程當中,但是美國要比歐洲要健康,歐洲的老齡化跟日本一樣緊,弱於日本,僅次於日本,也達到 20% 以上,那麼美國沒有那麼嚴重,這因為什麼?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等國家在內,他是移民國家,他是移民國家,他除了合法移民之外,像美國還有大量的非法移民進入,這其實是他故意的。
 
美國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因為美聯儲干預市場經濟是始作俑者。他的干預之後,他們的資產泡沫也是越來越重,同時他的資本外流就是以他作為一個鑄幣稅的地位,他資本外流之後,在海外製造的一個,美國產業製造業,在美國資本控制的同時,大量的資本,這個指的是就是商品,美元湧入美國之後獲得的收益非常低,美國變成一個大號的銀行,因為他擁有信用,其他國家人過來存款,存款之後他再把這個錢呢用於海外投資。這一個,他賺取的利差讓美國本身就已經是受益,他的資本逆差、順差可以對沖掉商品逆差,同時他還給自己的這個,所有的這些企業,尤其在海外投資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廉價資本,所以這是美國的一個盈餘。
 
再一個是美國的高科技領域,包括醫療、芯片、航空航天等等。美國的文化產品在全球享有領先地位,這些都為其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因此,美國能夠提供大量的醫療福利等等。然而,美國並不是一個高福利國家,他沒有像歐洲那麼多的高福利,所以他的經濟體呈現一個更健康的狀態,尤其是在大量的這種低薪辛苦的工作是由非法移民提供的情況之下。
 
其次,美國並不是向未來借錢,而是在科技領域向未來借錢。在這方面,他沒有任何阻礙,因為他是領先的霸主。他也並不是向未來的年輕人借錢,而是向大量的移民借錢。這些移民,尤其是年輕的、有技術的,或者是有資本的,他們並沒有付出全社會的一個培育成本,所以他們的負擔是非常輕的。這就是美國贏得的一個市場先機。
 
實際上,包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是同樣的贏家。而歐洲這一塊,只有德國曾經在非法移民轉為合法移民的問題上做出了努力,他接納了幾百萬的難民,轉為他的自身的國民。這為他提供了新的稅基。如果他自身要培養一個年輕人起來,從小到大的話,可能要花費 5 萬歐元,但是他從外來引過來的這些難民,他培養起來,十八九歲開始培養,到正式能夠上班,開始貢獻這個稅負,提供勞力,這一塊大概只要 15000 歐元。所以他是成功的。
 
然而,其他的國家,因為是意識形態,和國內的保守主義也好,其實接納的不多。除了法國對自身殖民地,原來阿里、基里爾、阿爾及利亞等等等等這些地方的接納比較重。但是它的一個轉化過程似乎不如德國。那么整個歐洲呢,它其實面臨的問題也是老歐洲的問題,就是在於說它也是一個人口老化,當然它的科技發展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並沒有在未來得到遏制。還有它的人口老化,像未來它是不能夠繼續獲得大量的年輕人,它的生育率其實也是在節節下降的。那么同時它的接納難民在移民這一塊,它都遠不如美國的。歐洲整體來講不是一個移民社會。
 
當然,歐洲也有它的機會。比如說像俄羅斯在俄烏戰爭失敗之後,歐盟要是能夠囊括烏克蘭,並且像東亞、中亞地區,由於中亞過去受俄羅斯的一個控制,現在俄羅斯的整個控制弱化之後,能不能夠歐盟擴展到整個中亞,那這一塊它能夠獲得大量的人口紅利,是不是能夠賺進來,或者是作為一個新的市場,這個就是再看。
 
所以今天我們其實講的這個話題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對於所有的這些經濟體來講的話呢,都会面臨的問題,就是現代社會是一個債務擴張的模型,而它的債務擴張模型它基於未來的年輕人跟未來的技術上面來提供信用的。那么當一個經濟體被打斷的時候呢,那它就會容易產生一個什麼?就是時間的「遲延」不見了,它要立馬斷崖式的呈現在面前,所有的資產,這個估值泡沫都會爆掉。而要是重新想回到一個經濟增長而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呢?就必須要恢復人口增長,並且要恢復科技的一個發展。同時呢,也必不可免的是,現在的這一代人甚至於包含了下一代的一部分,可能未來 30 年跟日本一樣,也要提供一個獻祭的人群。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